受够,透明
这是第一次在中午的时候写东西,之前大多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1点这种时间段。
今天还是从一首歌谈起:
- 1 透明
透明
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很显然,每种语境、不同范畴里,它的的涵义是不一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透光的、能看到物体背面以后的;在计算机科学中,隐藏的、用户无法感知的……
在个人社交层面,和这首歌有相像的地方,我想大概是无限的迁就、无奈的裹挟、无尽的圈揽、无谓的掣肘。你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做了很大程度的牺牲,尤其是精神、社交、时间层面。
到目前为止还和之前的爱是牺牲,也是成全一文里的思想比较接近。但对于透明二字,关键是越往后越会看到失望、徒劳、懊悔、否定,再到完全的价值崩塌。
你开始自我审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再到最终的自我安慰。前面的三步用以反思和强化心理,让心智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成长。而自我安慰这一步则显得更加关键,因为只有它负责弥合心理受到的那些创伤。如果这一步出了大差错,就会有患上严重心理疾病的危险。
进一步的理解
或者我们还可以试着从其他角度去理解,用其他的词语。
失格
我借用的是《人間失格》书名中的失格
二字。我承认,这里失格在日语的本意应是如失去资格、不再是之类的涵义。但是我只取中文中这两个字。
丧失人格。
丧失的同义替换:丢失、丢掉、失去、失掉;人格的同义替换: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具备的独有的自己独特的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底线等这些由长期以来的生活与社交经历所形成和凝练出的属性或特质的总和。
丢掉了属于自己的人格,此所谓失格。
Faded
我借用的是一度红遍中国的 Faded 的歌名。实际上,它的中文翻译相当地道:迷失。但我更愿意收回引申的部分,单独聊聊这个英文单词,单就从本义出发。
逐渐的变弱以至消失。
可用的范畴包括了:颜色、声音、信号、花朵、赛马、刹车等等。如果把它用在人格上呢?
一步一步的矮化自己的人格、一步一步的失去自我的特质,最后变成一个最平庸、最普通、最标准的人形动物。
结论
透明实际上是刺激的、是新鲜的、是充满风险的。但经历透明之后,又是痛苦不堪的。我讨厌透明的那种感觉,但我却常常不由自主地走进透明的深渊,为的就是渺茫的美好可能。
这何尝不是一种撕裂。
封面图:Double Exposure Boy
来源:Unsplash